商务财经网-汽车

下载APP
商务财经网-汽车

吉利负债率65.8%大幅提升!现金储备下滑不足比亚迪三分之一

网新社研究所,吉利汽车于5月15日,发布了2025年一季报,数据显示,公司营收725亿元,同比增长25%,低于比亚迪一季度36.3%的业绩增速。归母净利润为56.7亿元,剔除35.9亿的“其他收益”后(公司暂未披露具体细节),吉利汽车25年一季度“经常性净利润”为20.8亿,相较24年同期的11.4亿,同比增长182%,同期之下,比亚迪一季度在剔除“其他收益”后的净利润为58.57亿,同比增长211%。

此外,吉利汽车一季度的资产负债率也大幅攀升至历史高位,现金储备较上季度大幅减少78亿,目前公司账上拥有现金总额约为352亿,比亚迪的现金储备为1174亿,是吉利汽车的3.3倍。

财报显示,吉利汽车一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5.8%,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,然而,与行业龙头比亚迪相比,吉利仍存在一定差距。财报显示,比亚迪同期营收为1703.6亿元(同比增长36.3%),毛利率20.1%,均优于吉利。

此外,吉利资产负债率,从24年一季度的51.18%,已经连续四个季度攀升,截止25年一季度,资产负债率为65.83%,略低于比亚迪的70.71%。现金储备方面,截止25年一季度,吉利公司账上共计有现金352亿,较上季度的430亿,大幅减少78亿,显示出公司在现金流方面,存在一定压力。同期之下,比亚迪的现金储备为1174亿,较上季度增加147亿,现金流更为充沛。

运营费用率方面,2025年一季度,吉利汽车的销售费用率为5.0%,单车销售费用约为0.51万元。比亚迪25年一季度销售费用率为3.6%,单车营销费用和吉利相近,约为0.57万元/辆,数据体现出,比亚迪的销售控费效率相对更高。研发投入方面,吉利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率为4.5%,单车研发费用约为0.47万元,比亚迪在研发投入方面则更为领先,研发费用率为8.3%,单车研发费用约为1.3万元,是吉利的2.8倍。

研发费用的差异,反映出两家车企的技术路线差异:比亚迪坚持“技术鱼池”策略,2025年Q1研发投入达142亿元,重点押注垂直整合与智驾平权;吉利则更依赖外部合作(如与百度、Waymo的自动驾驶合作),短期内虽节省开支,长期技术自主性可能受限。

吉利正积极推进《台州宣言》下的品牌整合,计划全资收购极氪股份,实现银河、领克、极氪等品牌的供应链与渠道协同。极氪Q1交付11.4万辆,净利润5.1亿元(去年同期亏损5.4亿元),成为吉利新能源转型的关键引擎。相比之下,比亚迪通过王朝、海洋、腾势等多品牌矩阵覆盖全价格带,2025年Q1新能源车销量超62万辆,规模优势显著。

技术层面,吉利推出“千里浩瀚”智能驾驶系统,提供5种算力方案(最低100TOPS),主打灵活适配不同价位车型;比亚迪则以数据规模和成本优势推动“智驾普惠”,试图通过低价策略颠覆市场。两者各有侧重:吉利强调硬件分层,比亚迪更注重软件迭代和生态协同。

吉利全球化布局较早,目前已覆盖86个国家超900个网点,2025年Q1在沙特、澳大利亚等市场推出10款高价值车型,EX5登陆7国。但海外销量占比仍较低,且依赖传统燃油车。比亚迪则凭借垂直整合和自有滚装船优势,Q1出口20.6万辆(同比+110.5%),并在巴西、匈牙利等地建厂,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。短期看,吉利在海外品牌认知度上占优,但比亚迪的规模化生产和基础设施投入(如欧洲工厂)或在中长期形成更强竞争力。

吉利已从传统车企成功转向“智能电动”赛道,Q1新能源车占比超40%,银河系列销量同比激增214%。然而,其净利润依赖非经常性收益、高端品牌极氪尚未实现稳定盈利(毛利率18.8%),且面临比亚迪、特斯拉的价格战压力。比亚迪则凭借全产业链优势(电池、电机、芯片)和更高的毛利率(20.1%),在成本控制上更具韧性。

展望未来,吉利汽车将继续以《台州宣言》为指引,持续推进战略聚焦与整合,以“科技平权”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与智能的出行体验,向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的目标迈进。

免责申明:本文内容来自“车市号”入住作者,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网上车市及智电出行,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!网上车市及智电出行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展开余下全文

7002

相关文章 换一批

全部评论

切换城市
当前城市
北京
B

获取最低报价

手机号
X
取消 退出
发送

写点什么吧

0 7002